?。ㄒ唬╁懺旒夹g的發展簡史
人類在新石器時代末期,已開始以錘擊天然紅銅來制造裝飾品和小用品。中國約在公元前2000多年已應用冷鍛工藝制造工具,如甘肅武威皇娘娘臺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紅銅器物,就有明顯的錘擊痕跡。
剛開始,人們靠掄錘進行鍛造,后來出現通過人拉繩索和滑車來提起重錘再自由落下的方法鍛打坯料。14世紀以后出現了畜力和水力落錘鍛。
手工鍛造是一種古老的金屬加工工藝,是以手工鍛打的方式,在金屬板上鍛錘出各種高低凹凸不平的浮雕效果
1842年,英國的內史密斯制成首臺蒸汽錘,使鍛造進入應用動力的時代。以后陸續出現鍛造水壓機、電機驅動的夾板錘、空氣鍛錘和機械壓力機。夾板錘較早應用于美國內戰(1861——1865)期間,用以模鍛武器的零件,隨后在歐洲出現了蒸汽模鍛錘,模鍛工藝逐漸推廣。到19世紀末已形成近代鍛壓機械的基本門類。
20世紀初期,隨著汽車開始大量生產,熱模鍛迅速發展,成為鍛造的主要工藝。
鍛壓經過100多年的發展,今天已成為一門綜合性學科。
它以塑性成形原理、金屬學、摩擦學為理論基礎,同時涉及傳熱學、物理化學、機械運動等相關學科,以鍛造、沖壓等為技術,與其它學科一起支撐機器制造業。
我國的鍛造生產與世界先進國家的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表現在:1)工業發達國家的模鍛件已占全部鍛件的70%以上,而我國尚不足30%。
2)國外有成千條鍛造自動生產線,大型自由鍛造水壓機普遍配備了鍛造操作機等。而我國在這些方法還很薄弱。
3)精鍛技術和大型鍛件的生產水平與一些工業發展國家相比較低,一些航空產品上的精鍛件和重要的大型自由鍛件還常常需從國外進口。
4)在CAD/CAM方面,一些發達國家已進入實用階段,在這些方面,我國還剛剛起步。
?。ǘ╁懺焐a的發展趨勢
1)總趨勢是使鍛件形狀、尺寸和表面質量很大限度地與產品零件相接近,以達到少、無切削加工的目的,為此應逐步發展和完善精密成形新技術,發展***精密的鍛壓設備。
2)為適應大批量生產的需要,應發展***化的連續生產線,建立地區性的專門化鍛造中心,如齒輪精鍛中心、連桿鍛造中心、標準件鍛造中心等,以利于進行技術改造及采用新的設備和先進工藝。
3)為適應新產品開發,縮短研制周期,應發展柔性加工技術和CAD/CAM技術。
鍛模的CAD/CAM的主要優點有:
?、僭O計的速度快、準確性高,且可將設計人員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脫出來。
?、诳梢园讯喾矫娴慕涷灪脱芯砍晒衅饋?,方便地應用于設計加工,提高設計質量。
?、劭梢詫崿F多方案比較設計,達到優化的目的。
4)提高鍛件的內在質量。
5)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
6)發展以煤氣、油、電等為熱源的先進加熱技術,改善勞動條件。
?。ㄈ┠壳?,我國鍛造業面臨的問題可以歸納為如下
裝備水平低,其主要表現是設備老化、精確度低
管理體制亟待理順,生產廠點過多,力量分散
廠家封閉式經營
研究和生產不平衡